發(fā)布日期:2014-07-31信息來源: 張家口新聞網(wǎng)點擊: 次我要評論()
不久前,應一位大學同學之約,我去涿鹿縣南部山區(qū)避暑游玩,沒想到卻欣賞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表演———繞花。
只見幾個民間藝人用一根鋼絲繩子,將一個裝滿鐵屑、木炭、焦炭的圓柱狀鐵絲籠子捆綁在一根2米高的硬木花桿頂部,將花籠內(nèi)的燃料點燃后,由八個身穿黃綢衣的藝人協(xié)力搖動,花籠圍繞花桿快速旋轉,越轉越快,花籠內(nèi)的木炭、焦炭急速燃燒,化鐵為水,飛濺而出,甩向場地四周。
一開始只是零星的火花飛濺出來,形成零星的火線,很快火花越“開”越大,最終形成直徑達60米左右的繽紛耀眼的火瀑金花,如同天女散花,又如同流星飛瀑,使人恍惚置身仙境。
據(jù)朋友的父親介紹,這里的繞花大約起源于清朝末年。當時一位智慧的老羊倌常年在深山放羊,夜晚總是遭受野獸侵襲,遭受重大損失。為了保護人畜安全,他想出一個燒炭甩花驅趕野獸的戲法,不但嚇跑了野獸,也為單調(diào)的牧羊生活帶來了極大樂趣。后來喜歡繞花的群眾越來越多,還不斷有人來向老羊倌拜師學藝,繞花技術代代相傳下來。經(jīng)過幾代老藝人對花籠和燃料配方的不斷改進和完善,繞出的火花越來越大,越來越漂亮,最終形成現(xiàn)在流星四射的瑰麗藝術效果,逐漸被山區(qū)人民采用來在慶祝重大節(jié)日和文藝演出時打場子,甚至當作了過年節(jié)時的燃放煙花。
更讓我們驚嘆的是繞花結束后,整個場地干干凈凈,沒有殘留任何雜質(zhì),空氣中也沒有任何異味。比起燃放煙花,繞花更加綠色無污染,安全無危險,而且視覺效果更加壯觀瑰麗、耀眼奪目。
繞花這一原始而別致的民間活動,是涿鹿南山區(qū)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,是山區(qū)勇士與大自然共存和博弈的娛樂游戲,也是山區(qū)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偉大貢獻。
上一篇:涿鹿方言——或尾詩
下一篇:多彩文化點亮涿鹿“夜生活”